近日,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分会、中国建设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编的《绿色低碳住宅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正式落地实施。这一聚焦住宅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团体标准,为我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、加快 “四好”(安全好、质量好、功能好、环境好)建设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绿色”,好房子的必备底色
“绿色”,已然成为衡量好房子的基本标尺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参观中国建筑科技展时强调,好房子应具备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四大特性。其中,“绿色” 涵盖两大关键层面:一是关注居民身心健康,在房屋设计与建造过程中,注重墙体隔音、外墙保温、门窗密封,确保房间高度、亮度,室内温度、湿度,空气净度等指标维持在宜居水平;二是强调建筑运行的节能低碳,在住宅全生命周期的使用环节,做到节水、节气、节电、节能,切实减轻居民生活成本与支出。
去年年底,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好房子建设列为重点任务,明确提出立标准、建体系、抓样板、重改造、优服务等具体举措。标准作为好房子建设的基石,《绿色低碳住宅标准》着重围绕好房子的 “绿色” 属性,为提升住宅建设品质与绿色低碳水平提供了权威的指引和参考。
“绿色化”,建筑业转型的必由之路
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 “大户”,加快推进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,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。当下,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工业化转型的关键节点,亟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的全要素、全环节、全周期,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《标准》全面覆盖住宅规划设计、建造施工、运行维护、更新改造及拆除再利用等各个阶段,有力推动绿色建材、绿色建造、绿色建筑的一体化发展,为建筑业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标准支撑。
以高标准,铸就绿色低碳住宅新典范
《标准》历时三年精心编制,依托 2020 年全国绿色宜居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满意度调查数据,紧密追踪国际住宅可持续发展前沿趋势,充分汲取绿色住区、百年住宅工程实践经验,并以多项住房领域科研攻关系列成果为依托。
从整体架构看,《标准》以社会、环境、质量为综合考量维度,分为住区、住宅、室内三个评价层面,贯穿设计、建造、运维、改造的住宅全生命周期;在指标构建上,细化为六大方面,从住区生活与环境宜居性、建筑空间与灵活长寿性、室内环境与健康舒适性、性能持久与低碳减排性、优质建造与安全耐久性、运维保障与智慧便捷性等角度,全方位搭建绿色低碳住宅评价指标体系。这一体系既着眼于单体居住建筑的功能性、安全性和高品质,又兼顾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,既顺应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,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要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标准,鼓励制定团体标准、企业标准,以标准升级引领建筑产业升级。《绿色低碳住宅标准》紧扣 “双碳” 目标,立足 “四好” 建设,在住宅绿色低碳评价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创新性与引领性,对提升标准创新水平、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意义重大。未来,我们要以好房子建设为导向,持续健全完善住宅建设标准体系,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品质,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。
来源:华航能源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