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浅谈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:迈向资源节约型建筑的核心策略

2025-01-09发布 72次浏览


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

从内容、形式到评价指标各有不同

 

具体而言,节能建筑仅需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一特定单项要求即可。与之不同,绿色建筑所涉及范畴更为广泛,囊括六大关键方面,分别是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、室内环境以及物业管理。所谓绿色建筑,即在建筑物从规划建造直至投入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,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与能源的损耗,并且将对周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,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建筑类型。

 

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存在显著差异。节能建筑侧重于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举措与工艺,大幅削减建筑全流程中的各类能源消耗,从而达成国家所规定的节能设计标准,其核心聚焦于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约。而绿色建筑的内涵更为宽泛,它涵盖了建筑节能这一关键部分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“四节一环保”的全面要求,也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,不仅要实现节能,还需做到节地,如合理规划建筑用地、提高土地利用率;节水,通过采用节水器具、收集利用雨水和中水等手段减少水资源浪费;节材,选用本地、可再生、可回收材料降低材料消耗与环境影响;同时营造运营健康的室内环境,从多维度、全方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,达成建筑与自然、人类和谐共生的目标。

 

节能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,但是达到星级的绿色建筑肯定是节能建筑。

 

提及绿色,人们常联想到环保、节能与舒适等词汇,相应地,绿色建筑便是集节能、环保、舒适于一体的建筑。简单而言,绿色建筑是高效利用资源的建筑,注重通风换气与绿化,力求多运用绿色和可再生资源。实际上,绿色建筑为我们带来环保、节能的生活方式,这是一种先进的生活形态。它也被叫做生态可持续性建筑,能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,为人类打造现代生活和工作空间,既能降低能耗、减少废物、净化空气、保护自然,又能提升居住者生活质量。

 

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简史

 

2001 年,我国首个绿色建筑科研课题顺利结题,开启了绿色建筑探索的新篇章。2004 年,首届中国《国际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》盛大召开,彰显出我国政府对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坚定决心与有力行动。至 2006 年,住建部正式颁布 GB/T50378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这一时期,绿色建筑被明确界定为:在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内,全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节约,涵盖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等方面,切实保护环境、降低污染,为使用者缔造健康、适宜且高效的空间环境,达成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共生状态。由此可见,此阶段的绿色建筑理念重点聚焦于建筑本体,从 “四节一环保” 的视角出发,着重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共进,以建筑及其构件的全寿命周期为考量基准,综合评估其性能表现以及对经济和环境所产生的综合影响,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。

 

第二代绿色建筑在十一五、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,实现从无到有,由少到多,从部分城市到全国的全面发展。部分城市或者区域已经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或者在施工图审核中将绿色建筑纳入专项审核要求。根据2017年住建部印发的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的要求,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16-2020年间进入了“增量提质”的加速通道。规划要求到2020年,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%,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。其中要求,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以上项目比例超过80%,获得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项目比例超过30%。

 

随着绿色建筑逐渐普及,大众对其提升生活方式与质量的感知并不明显,认知多局限于绿色植物、节能节水等。绿色建筑旨在创造“健康、适用和高效的空间”,但这一根本目标未被用户充分察觉。如今,人们生活水平提升,追求美好生活与高质量生活方式。近年来,国内多地雾霾频发、二次供水致水质不达标、装修污染超标以及老龄化问题,都对新一代绿色建筑发展提出新要求。

 

业内从建筑使用者视角出发,“以人为本” 渐成绿色建筑发展新共识。2019 年,中国完成绿色建筑标准的第三次更新,发布 GB-50378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。新版标准贴合民众美好生活需求,秉持 “以人民为中心” 理念,在 “四节一环保” 基础上,新增安全耐久、健康宜居、全龄友好等内容,重构五大指标体系,明确了中国第三代绿色建筑,推动行业新发展。

 

可见,新一代绿色建筑已融入海绵城市与健康建筑元素,将健康建筑理念和绿色生态有机结合,旨在提升使用者的体验与获得感,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。目前,中国绿色建筑体系已达世界领先水平。

 

从定义看,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最大区别在于将人、建筑和自然视为整体研究。人既不能凌驾自然,也不能因保护自然而失主观能动性、忽略使用者感受。发展绿色建筑要汲取过往教训,追求三者协调发展,以效法自然、遵从生态规律为前提,节能环保为手段,使用者的 “安全、健康、舒适” 为根本目的,如此方能达 “天人合一”。近年来健康建筑的兴起,以及中国新绿标融合健康性能与 “四节一环保” 理念,正是这一思路的展现。

 

  

 

建筑发展史历经三阶段:起初屈服自然的人工建筑,工业革命后凭技术扩张,后回归绿色建筑。20 世纪 80 年代起,绿色建筑从第一代节能型,到第二代重建筑与环境,再到如今第三代融入 “以人为本”。我们应站在生态文明高处,重构建筑与自然的友好共生关系,实现 “以人文本” 和 “长远发展为本” 的融合目标。

 

来源:华航能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